1、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m 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前前 言言.1 第一章第一章“十四五”规划背景:大战在即“十四五”规划背景:大战在即 何以制胜?何以制胜?.2 1.1 城市发展趋势前瞻.3 1.2 城投转型大势及特征分析.7 1.3“10+10+3+3”整体规划思路.9 第二章第二章 谋变:十大专题与规划变革谋变:十大专题与规划变革.11 2.1 专题之对标研究.12 2.2 专题之量化研究.15 2.3 专题之投建模式研究.19 2.4 专题之证券化研究.26 2.5 专题之混改研究.31 2.6 专题之债务化解研究.37 2.7 专题之对外投资研究.42 2.8 专
2、题之兼并收购研究.47 2.9 专题之党建研究.51 2.10 专题之信息化研究.54 第三章第三章 谋术:十大行业与规划方向谋术:十大行业与规划方向.59 3.1 行业之文旅.60 3.2 行业之现代农业.66 3.3 行业之冷链物流.70 3.4 行业之污水处理.75 3.5 行业之垃圾处理.82 3.6 行业之康养.89 3.7 行业之教育.95 3.8 行业之体育.101 3.9 行业之智慧停车.106 3.10 行业之新能源.111 第四章第四章 谋策:三大路径与规划目标谋策:三大路径与规划目标.116 4.1 路径之“两类公司”.117 4.2 路径之上市.124 4.3 路径之“
3、生态圈”.127 第五章第五章 谋型:三大分型与规划方略谋型:三大分型与规划方略.130 1、不同的分型方略,适用不同的城投公司.131 2、不同的分型方略,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131 3、不同的分型方略,具有不同的发展思路.132 附件:“十四五”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策略附件:“十四五”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策略.133 1 前前 言言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十四五”规划要来了,城投公司作为各地方的国资重镇,在面临新时代、新要点、新方向、新挑战时,又要如何谋划精准可行的战略蓝图?南京卓远积极筹备,特推出“十四五”规
4、划系列谈,从十四五规划背景与思路、十四五规划重大专题研究、“十四五”规划重点路径及模式透析等三大部分,为大家系统解码十四五规划不得不说的秘密。从城投公司的根本属性“服务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与基本属性“地方国资”和“地方国企”出发,我们认为城市转型的新趋势,对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的传承“十三五”规划,而是要根据各城市的发展特点及条件,重构发展逻辑,走优化发展的路子。并基于此提出并基于此提出“10+10+3+3”规划策略。”规划策略。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2 第一章第一章“十四五”规划背景“十四五”规划背景:大战在即:大战在即 何
5、以何以制胜制胜?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3 对城投公司而言,“十四五”规划已不再仅仅是“十三五”的传承,而是对发展战略的一次重构,一次再出发,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把握新时代特点,共谋发展,要全面准确理解这一问题,还是要回归城投公司的根本属性“服务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结构性改革是本轮城市转型的根本特征,也是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变革的根本动力,所以前探发展趋势,厘清发展层次,探究价值取向,对城投公司而言已势在必行。1.1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趋势前瞻趋势前瞻 2019 年 12 月 10 日-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全面做好 六稳工作”“推
6、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加有效投资”。这符合城市转型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传统的依托土地进行低成本开发的城市扩张战略已难以为继,地方经济要在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增长,在我们看来,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推动结构性改革工作,则尤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推动结构性改革工作,则尤为重要,以利于城市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为重要,以利于城市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具体表现在:图图 1-1-1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值近
7、似替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根据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的推动形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根据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主要表现为从“区域均衡发展”向以区域经济布局,主要表现为从“区域均衡发展”向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增长动力形态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增长动力形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转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转变。在新形势下,城市基建投资也将顺势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倾向于城市群或中心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城市格局、我国三大湾区的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山东半岛等 19 个城市群的推进
8、完善;二是集中于大城市大都市圈内部以轨交为主导的基建项目建设,以“增强中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4 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主要目的,可重点关注逐步崛起的中西部核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郑州等;常住人口大幅增长的重点城市广州、深圳、杭州等;三是过去几年通过 PSL 形成的对三四线城市造成资源集中的基建刺激类项目,因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趋势逻辑相背离,而不可持续。图图 1-1-2 部分省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部分省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从城市产业领域来看,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开发已由增量扩张从城市产业领域来看,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9、城市开发已由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开发时代,城市开发领域或产业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出现分化。时代进入存量开发时代,城市开发领域或产业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出现分化。一是城市更新、城市民生服务提升类(文化、医疗、教育、体育)项目成为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开发的重点。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大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颁布了系列相关政策,如广东省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 号)关于提升“三旧”改造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粤府【2016968 号)、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二是新基建项目也在逐渐成为经济新动力的主要方向,如现阶段投资潜力巨大的 5G、人工
10、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不过这些具有前瞻性项目的推进要以“有效性”为核心指导,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如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等;二是要与释放的区域市场信号相契合。3、从城市从城市资本主资本主体来看,在叠加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的体来看,在叠加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的影响下,城市资本主体层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发展向整合联盟影响下,城市资本主体层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发展向整合联盟式发展转变。式发展转变。5 一是在传统的基建、房产领域,如片区综合开发等,更多地强调央地合作以及平台式发展的方式推进,以提高效率;二是对逐步放开的
11、七大垄断性领域,如电力、铁路、石油、天然气、民航、军工、电信等,更加强化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之间的融合发展,借助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推进,转换经营机制,提升竞争力;三是对战略新兴领域,如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则更多的是通过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推进,在借助杠杆效应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的同时,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四是对部分专项领域,如文旅、教育、体育等,由于可获得的存量资产在减少,而获得成本却在增加,更加强调以盈利为目的专业运营方式推进。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背景具有级次性、融合性、不确定性,因而规划编制的思路需要重构。一是尊重规律,
12、找准发展级次。尊重规律,找准发展级次。这主要是解决规划定位及衔接问题。城投公司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注意发展的级次性,这是客观约束。一是在纵向上,要遵从上位规划,如城市发展规划、区域的国资布局及结构调整规划,另外,还要与集团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相协同,如二级公司作为资产经营层,规划编制要在符合一级公司规划的前提下适当突破;二是在横向上,要注意与同位规划的协调性,如京津冀城市群中处于同位次发展的城投平台,除了上述因素外,还要重点考虑规划涉及业务板块的协调性与互补性;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注重融合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注重融合发展。这主要是解决规划内容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问题。由于过去城投公司的
13、业务布局在一开始并不是主动规划形成的,而是通过行政划转,“转任务为业务”来实现的,在新形势下,如何主动作为,谋划业务发展,则是其在规划编制中亟需补短板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认为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本质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规划的吸引力,即在符合城市转型内在规律下,企业发展哪些业务板块更具有潜力。建议可通过区域的产城融合情况,厘清与谋划城投公司发展规划的业务边界及或具备发展潜力的板块;二是规划的可行性,即企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或竞争优势或独特的资源禀赋,才能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建议可通过公司的产融结合情况,如资本运作能力等,判断与识别城投公司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并基于此,因企施策。三是做好专项
14、或应急预案,防范不确性风险。做好专项或应急预案,防范不确性风险。这主要是解决规划的保障实施问题。由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6 于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的时期,规划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不确性较强,因此,我们建议城投公司在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还要同步推进相关专项规划,如业务发展中的对外投资专项规划等,以加强对外投资工作的整体的统筹性,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第一层:指导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群;城市内部省市县第二层:驱动城市产业及资本规划实体产业之间;实体产业与金融之间第三层:主体公司发展规划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三级架构融合1:产城融合问题:战略吸引
15、力问题融合2:产融融合问题聚焦:战略可行性问题图图 1-1-3 城市转型下的十四五规划思路城市转型下的十四五规划思路 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 7 1.2 城投转型城投转型大势大势及特征分析及特征分析 城投公司作为特殊的一类地方国企,无论是数量还是所占资产方面均达到市级国资国企的多数,他们又要如何制定“十四五”规划,通过推进从“融资端”向“投资端”的转型,进而最终实现“服务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城投行业从来不是一个依靠政府背书市场可以无限扩张的行业,近几年,随着投融资监管政策趋严、城投债违约事件的屡屡发生,“城投信仰”逐渐被打破。城投公司在本轮国资国企改革浪潮中也纷纷选择转型
16、,而转型意味着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要在本质上实现从“融资端”向“投资端”的转型,在实践中,真正能做到“形神兼备”的只有少数。需要注意防止掉入三个陷阱。陷阱陷阱 1:急躁冒进,转型成为国有资急躁冒进,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是本轮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而目前部分地区往往选择通过改组城投公司的方式,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工作,希望借此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及资本层面的深度调整作用,优化国资投向,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从而通过“顶部领先”策略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儿子行政级别高于老子”导致的缺乏对存量国有资产运营的决定权;由划拨形成的国有资产缺乏的流动性;由改革不到位引起的授权放权路径依赖,部分城投公司转型成为“两类公司”并不大成功,且保守与冒进两种倾向并存,保守体现为大部分企业由于政资、政企界面尚不清晰,缺乏主动作为的动力,仍更多地承担着“转任务”而来的改革服务功能;冒进体现为大部分企业不切实际地提出“大资管”战略,但却与现阶段当地的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所引致的国资布局优化调整趋势相背离